9月24日下午,武汉学院在马化腾教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年暑期国际交流项目成果表彰大会。参与了6大国际交流项目的74名同学齐聚一堂,分享学习收获,接受学校表彰。
今年暑期,我校学子走进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巴斯大学、雷丁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并参与剑桥大学全球素养教育工作坊线上项目。学生们在专业学术课程、跨文化的团队合作以及多元化的社会调研中,全面锻炼了专业素养、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学术研讨与文化体验,带回了丰硕成果。
副校长罗航教授、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立、一丹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肖敏芳等领导出席活动并为同学们颁奖。颁奖环节中,同学们分项目依次登台领奖,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张立代表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向完成项目的同学表示祝贺,感谢大家以优异表现成为武汉学院国际化办学的“生动名片”。她指出,学校为同学们量身对接优质项目并提供资助,期望同学们将“行万里路”的阅历内化为“读万卷书”的深度,把国际视野、包容心态与独立思考沉淀为前行的基石。
颁奖过后,参与了牛津、伦敦政经、南非访学与剑桥工作坊项目的四位学生代表——李昊、邓士濠、艾欣旖然、梁浩寅,进行了主题分享。他们谈到:无论是牛津的高强度学术训练、LSE 的紧凑课程与多元课堂,还是南非的深度文化交流与体验,亦或剑桥工作坊的跨国界对话,所有经历都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随后,罗航在讲话中向学生们分享了三点体会并提出了期望:一是“真实的世界不在课本里,而在你与不同文化碰撞的刹那”。课堂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促人成长的,是与导师争论观点的夜晚、跨文化团队的协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理性选择。二是“国际化不是目的,而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路径”。无论是在南非思考发展议题,在牛津挑战学术范式,还是在 LSE 分析全球经济,最终都应回到“我可以如何改变我身边的世界?” 三是要保持“好奇与韧性”。未来还会遇到更多新的“山”,记住自己如何走出去、又如何带着成果回来,这份自信将持续给人力量。
罗航表示,本次表彰不仅是对同学们努力的肯定,更寄托着学校对大家的期待。他勉励同学们保持探索的冲动,与世界持续开展深度对话。
在热烈的掌声中,大会圆满落幕。学生们备受鼓舞,相信这段夏日的交流经历将持续影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最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定格下这一难忘时刻。
本次大会不仅是对2025年暑期国际交流成果的总结与表彰,更是武汉学院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展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拓展优质海外教育资源,打造更高质量的交流项目,鼓励更多学子勇敢迈向世界,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