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工作人员
  • 合作交流
    新闻动态
    交流项目
  • 海外学习
    留学项目
    留学信息
  • 来华留学
    招生
    规章制度
    校园生活
    联系方式
    报名申请表
  • 国际视点
  •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学院邮箱
  •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 您的位置: >首页 >国际视点 >正文

    后疫情时代我国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战略和举措研究

    作者:卢江滨、胥东洋    摄影:    编辑:李莹莹    审核:李莹莹    时间:2021-09-08     浏览:

      

    摘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国际化建设仍处于探讨阶段。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环境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工作的感悟,提出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性、模式、路径和举措,以期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设有所启示。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民办高校数量已达773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2740所,不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的28.2%,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我国高质量、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公办高校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公办高校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家长和考上的巨大需求。同时,在受出国留学渠道有限、出国留学资金压力等因素影响下,一部分考生将对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转向了民办高校。一批民办高校积极应对这一需要,开启了以中外合作办学和中外联合培养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建设,承担起了为广大学生提供国际化高等教育服务的历史重任。

    一、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自1994年全国第一所具有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成立算起,我国民办高校的正式兴起和发展还不到30年。本世纪初期,为了解决新办民办高校生源不足和办学经费紧张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达不到国家相应层次录取分数线的部分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我国民办高校开启了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建设之路。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基本现状是国际化建设发展理念缺乏或存在错误倾向,国际交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形式单一、规模不大,国际化建设水平和效益还不高。

    (一)国际化建设发展理念缺乏或存在错误倾向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国际化建设发展的理念,因而没有将国际化发展列入学校发展建设议事日程,没有纳入学校发展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中,甚至没有设置专门外事工作机构和人员。例如,在对上海9所民办高校的调研中发现,只有“四所高校在对社会公布的办学理念中含有国际化观念的表达”。根据笔者调研统计,截止2021年6月,设有专门外事工作机构的民办高校北京占60%(9/15),上海占50%(9/18),湖北占41.8%(18/43),江苏占37.7%(17/45)。上述省市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国际化建设发展理念一半以上民办高校都还没有足够重视,其他地区的比例则更少。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对于国际化建设发展理念存在另一种错误倾向,即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或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真实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二次学费开发,片面地追求学校的经济利益,严重违背办学的公益性质,违背了国际化建设发展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二)国际交流合作基础薄弱、形式单一、规模小。从前述的北京、上海、湖北、江苏具有代表意义的四个地区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56.2%以上的民办高校几乎没有主动进行国际化建设,没有开展国际化交流合作活动。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方式绝大多数是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且绝大多数是专科层次项目。例如,民办高校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北京地区有31个、上海57个、天津8个、重庆22个、江苏181个、湖北55个。民办高校开办的学生出国交流项目、短期出国游学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学费昂贵、质量不高等原因,项目良莠不齐,招生存在较大困难,最终被停办、取消或转办。例如,被停办、取消或转办的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天津有1个,江苏有29个,浙江12个,江西9个。有个别高校尝试招收少量外国来华留学生。例如,湖北的武昌理工学院2016年招收了100余名留学生,成为湖北地区乃至全国第一所成建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民办高校,一时引起民办高等教育界的轰动。

    (三)国际化师资缺乏,质量和效益不高。当前民办高校师资水平还难以与公办高校匹敌,与国外同类高校也有较大差距。在现有师资中,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不多,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派教师出国研修,直接招聘外籍教师更是凤毛麟角,民办高校还没有建成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民办高校基本上没有引进国外先进和成熟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师资、教学方法、知识体系融入到本校教育中,没有转化形成自身的国际化教学能力,更没有构建自己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名义上是与海外高校合作办学,实质上成为了海外高校在中国招生的“留学中介”,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

    二、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缺乏来自政府资金的强有力支持,完全通过自负盈亏实现生存和发展,面临比普通公办高校大得多的生存压力。通过借力国际化建设发展道路,迅速提高办学水平和实力,提升国内外声誉,成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开始抢占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开始与我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并轨竞争,迫使民办高校必须进行国际化建设和发展。在历史潮流推动下,我国民办高校必将越来越快地进入国际化建设发展的快车道。民办高校的投资者、管理者有必要正视和重视国际化建设发展问题。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家赋予民办高校的历史使命

    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修改法律、出台专门意见等,不断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即时根据国际形势发展调整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化建设,为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政策条件。2015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后通过,第八章第六十七条指出:“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依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国际教育服务,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为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清晰地指明了方向、任务、路径和方法。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并列的高校五项基本职能之一,为民办高校赋予了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凸显了国际化建设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020年6月发布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迫在眉睫,又恰逢其时。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意见》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为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坚定了信心。

    (二)国际化发展是民办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激烈竞争潮流中,我国高等教育正异军突起。根据2021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大陆已有6所高校进入了世界前100名。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进步与高校大力推动国际化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办高校已经面临着国外高校进入中国高考招生市场竞争,以及走出国门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压力,受到世界高等教育浪潮的直接冲击。民办高校应当早做谋划,主动迎接这一挑战,因势利导,把国际化建设发展融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具体行动计划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三)国际化发展是民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教育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史较短,教育教学质量与公立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民办高校数量的迅猛增长,我国儿童出生率持续走低,公办高校国际化发展速度加快,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国外高校等参与到国内生源竞争中,民办高校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生源竞争压力。民办高校要利用办学自主权大,管理体制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等独特优势,尽快启动和加大力度开展国际化建设,将国际先进办学理念融入自身的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环节、师资建设、管理服务等之中,把国际化建设和发展作为推动学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引擎,快速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对中外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弯道超车。

    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我国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建设道路还是新生事物,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其发展壮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所谈的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并非指所有民办高校都必须开展国际化建设,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民办高校都采取同样的国际化建设发展战略。学校类型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不同的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也应当不尽相同,要本校实际走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建设之路。

    招生培养对象是国内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内就业的普通应用技术人才的民办高校,其国际化发展战略应当侧重于引进国外成熟的专业课程方案、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制度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能力。

    招生对象面向中外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国际市场就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和高级复合型人才,有志于发展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民办高校,其国际化发展战略除了引进国外成熟的专业课程方案、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外,还应当积极引进海外高水平师资,选派教师赴国外一流大学学习研修,鼓励和支持学生出国长期交流学习,开展教学交流和科研项目合作,招收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生,走上与综合性公立高校相似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

    四、后疫情时代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建设举措

    在高等教育要素全球自由流通的条件下,积极引进海外师资,选派教师赴国外研修交流,选派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开展教学交流和科研合作,招收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生等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发生后,这些以国际化要素流通为主导的国际化建设方式受到极大影响,人员国际流动停止,科研项目合作停滞。民办高校要在原有国际化建设基础上,积极进行开拓创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丰富和拓展国际化建设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工夫。

    (一)正确选择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民办高校在确定了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总体目标后,正确选择国际化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将至关重要。各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环境、所能获得的办学资源、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同时综合考虑,部分国家因疫情出现逆全球化、“去中国化”等思维,此种背景下中国应如何重新定位本国教育国际化道路,如何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国际化挑战?,来制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和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来看,目前高校国际化模式主要有:被动型与主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内向型和外向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地和跨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模式。这些模式对中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参照,但并不能直接套用。笔者认为,中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模式应该是以内涵国际化为主体,内涵和外延国际化相互促进。内涵国际化:以国际化课程为主导,辅以交流项目和课外活动,并将国际化发展理念融入学校的主要功能;外延国际化:以国际化要素流通为主导,开展项目的跨国实施和文凭的互授与联授以及来华留学国际教育。各高校可以参照这种思路,形成自身的国际化模式与路径,并内化为一种能力。

    (二抓住时机引进培育国际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办学的核心要素。据报道,在疫情影响下,国外许多高校因国门封锁外国留学生急剧减少,纷纷对富余在职教师进行裁员。疫情导致各行各业招聘计划减少或裁员,国外名校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的工作机会相应变少,求职存在一定的困难。民办高校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海外引进一批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博士后、博士,充实国际化师资力量,改变国际化师资力量短缺现状,缩小与公办高校差距。同时,民办高校应利用疫情下国外高校开设网课的有利时机,选派一批有能力和潜力的青年教师在线随堂听课,观摩学习国外高校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疫情后选派一批青年教师赴国外一流大学访学研修,或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学成后返回任教。通过外引内育双向构建,培育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助力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民办高校要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制订激励政策,确保国际化师资队伍工作安心,生活顺心,全心全意投入教学科研中。

    (三)打造应用型高等教育特色国际化课程

    针对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民办高校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将先进思想和国际元素解构、萃取,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学生对多元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初步的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化思维。应用型民办高校可以成体系引进国外同类高校的成熟课程体系,要么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实验方案,要么在借鉴参考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各校校情再创造,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实验手册等,形成以国际化课程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民办高校还可开发一批跨文化知识、国际性知识、国际规则和惯例等有关国际理解的课程,还可引进国外高校的线上专业课程、外国语言和文化交流课程,增进学生对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入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四)开办一批国际业资格证书特色班

    结合学科特点、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定位和行业国际规范,民办高校可以联合相关国际执业资格认证机构,开设一批国际职业资格证特色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课程,满足获取毕业证和学位证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国际执业资格证特色班学生还需要通过相关专业国际执业资格认证考试,检验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学校根据国际执业资格认证考试要求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改进人才培养理念,改革教学方案,邀请国内外优秀教师参与教学,不断提高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还可将特色班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成熟的办学经验辐射到其他普通班级,以扩大国际执业资格证特色班的优质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受益面。

    (五)多校联办中外合作办学或联合培养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是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许多民办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办了形式多样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从国外高校引进了一批外籍教师、一批国外课程和一批外国原版教材,选派学生直接进入国外合作高校课堂,进行实地浸淫式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更好地长远发展,民办高校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更重要是选择高水平的国外合作对象,全面加强合作办学项目质量监管,努力提高项目质量,将项目办成品牌、标杆和典范,形成良好口碑。

    民办高校之间,特别是相邻或相近民办高校可以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双方联合制定教学方案,同步单独招生,联合聘请外籍教师教学,学生同堂上课或者同步进行线上上课,从而可以降低项目成本,普惠众多学生,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并实现效益最大化。

    (六)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

    “一带一路”国家普遍经济、社会和教育较为落后。我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后,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国家学生申请来华留学。这为民办高校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创造了有利机遇和条件。办学实力强的民办高校可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重点招收培养学习汉语言文化类学生和应用型工科类及商科类专业学生,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丰富校园国际文化,营造多元文化氛围,促进中外文化和文明交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际化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全方位联合遏制战略。2017年12月18日,美国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这种遏制战略进一步延伸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领域,并以国家安全名义全面收紧中国学生学者赴美交流学习“STEM学科”(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签证。2019年末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愈演愈烈,病毒的不断变异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疫情防控难度。在这种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既面临人员国际流动受阻的新挑战,同时也迎来在线国际教育迅猛发展的新机遇。民办高校应该准确把握形势,全力化危为机,准确定位国际化建设目标,抓住时机引进培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大力打造特色国际化课程,开办一批国际职执业资格证书特色班,探索多校联办中外合作办学或联合培养项目,做好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准备工作,争取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生存下来和发展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