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工作人员
  • 合作交流
    新闻动态
    交流项目
  • 海外学习
    留学项目
    留学信息
  • 来华留学
    招生
    规章制度
    校园生活
    联系方式
    报名申请表
  • 国际视点
  •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学院邮箱
  •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 您的位置: >首页 >国际视点 >正文

    武汉学院国际化建设“十四五”规划

    作者:李莹莹    摄影:    编辑: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审核:李莹莹    时间:2021-12-31     浏览:

      

    武汉学院国际化建设“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二〇二一年

     

    第一部分 “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学校提出“国际化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想,后逐步完善形成了“应用型、重特色、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努力推进向学生提供面向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学校开展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为学校进一步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主要成效

    (一)设立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统筹策划和规范国际交流工作

    2017年,学校成立了武汉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配备了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人员,明确了该部门的工作职能,为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成立后,尽快制定了相关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有效促进和规范了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教育工作。经过磨合运行,基本完善了此项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的国际交流与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已步入湖北同类高校的列。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和剑桥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英国)、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等1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签订了交流协议或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对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基本涵盖了国内高校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

    (二)广泛搭建学生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的囯际视野

    1.以学生国际交流重点项目为引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

    学校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合作,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项目。不仅对标教育部高校国际化标准评价体系,设立学生赴外国知名大学修习学分项目、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同时,学校筹措经费并全额资助开拓了旨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英国剑桥大学访学项目、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访学项目、香港户外拓展项目(Outward Bound项目)等交流项目,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体现了学校公益办学的理念。

    2.以特色班为着力点,鼓励学生出国(境)深造

    针对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在优势专业里开设了软件工程腾讯精英班、会计学ACA班,财务管理CIMA班等特色班,实行“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双证书”模式,将国际职业证书所要求的先进培养理念和前沿技能知识内化到特色班的培养之中,改进了特色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部分核心课程用英文原版教材,注重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国际素养,成绩显著。2020年,会计学ACA班毕业生中有20人出国(境)攻读硕士学位,约占该班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会计学ACA班和财务管理CIMA班等特色班所在的会计学院当年共有37名学生出国(境)深造。

    通过学校资助的学生国际交流重点项目引领、开设国际教育知识系列讲座、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留学咨询服务和政策支持等举措,不断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2016年至今,年均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和深造达百余人次,其中自主出国(境)攻读硕士学位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约50名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约占学校应届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总人数的一半。2020年,约60名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其中有超过80%的学生进入世界200强大学,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三)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出国培训,提升教师改造学习改造课堂能力

    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关注教师的国际化培养,注重打造和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2019年,学校拨专款设立了教师海外培训项目,每年组织一批优秀骨干教师赴外国知名大学进行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旨在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

    (四)启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

    2018年,学校启动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现有三届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78名来华留学生(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在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相关本科专业学习。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留学生招生、教学、涉外管理、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体系,为学校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差距与不足

    (一)交流合作项目和人才培养体系融合不够,项目的示范作用有待加强

    学校筹措资金,开拓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但这些项目并未纳入学分体系,未能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融合。

    (二)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亟待加强

    按照学校国际化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师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还不能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师资队伍中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严重不足,在外国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学校缺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基本师资队伍,师生的国际化能力亟待提升。

    (三)留学生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后勤保障有待改善

    留学生教学师资力量亟待加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管理机制有待捋顺,后勤保障有待改善。留学生教育工作尚未全面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去整体规划。

    第二部分“十五”国际化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国家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这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战略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国家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全方位战略部署,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并就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国家通过各渠道层面传递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强烈信号,预示着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未来走向,这为我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要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更应该关注为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党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未来要把武汉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构筑面向全球的内陆开放高地,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未来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更需要基层应用型管理人才和一线技术人员,而后者正是地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学校要抓住机遇,积极发挥高校支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职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把握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机遇提升学校国际化发展水平

    民办高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积极鼓励民办高校转型发展,鼓励支持高水平有特色民办高校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办教育品牌。

    推进教育国际化是助力学校新一轮转型升级、提高自身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学校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有着特色优势:一是学校办学定位是“应用型、重特色、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以职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为学校将国际视野的培养需要从课程体系上进行顶层设计,将国际化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中统筹谋划奠定了基础;二是校董事会与高管团队中有一批拥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背景和国际交流资源与能力的人才,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也十分重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三是“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国际交流和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涵盖了中国高校国际交流业务的主要内容,为学校进一步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学校开设了一本招生的软件工程腾讯精英班、会计学ACA班,财务管理CIMA班等特色班,改进了特色班的人才培养体系,部分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特色班已成为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和出国(境)深造的示范标杆;五是学校非营利公益性办学性质为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优良的发展环境。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让国际化发展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学校要构建助力学校国际化发展的体系面临着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挑战。外部环境中,一方面我国当前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新压力新挑战。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收紧留学教育,密集出台限制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政策,寒蝉效应和外溢效应加剧。这给学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疫情及后疫情时代给国际流动带来严重挑战,师生的国际交流空间被大大压缩。内部因素中,一是如何在全校厘清国际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形成“大外事”格局。二是如何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创新,将国际交流项目内化到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中,以满足未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三是如何加强师资的国际化建设,以形成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四是如何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学校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相结合,以形成若干长期的、稳定的、深入的国际项目。五是如何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国际化指标考评机制、国际化投入和评估激励机制及相应保障措施,以形成科学高效的政策体系,确保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学校只有直面问题与挑战,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稳步推进,才能逐步形成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的工作部署,坚持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将国际化理念、国际化维度和国际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我校国际化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国际交流质量有显著提高,在全国同类高校名列前茅的国际化发展总体目标。

    二、基本思路

    紧扣建成“应用型、重特色、国际化”的“最受尊敬的民办大学”目标,突出我校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特色,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指导作用,强化国际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提高国际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把国际化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去谋划,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举措;坚持以内涵国际化建设为主体,内涵、外延国际化相互促进的工作思路,切实指导学院(部)将国际化办学内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优化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构建学院、教师和学生广泛积极参与国际化办学建设的格局,实现校、院两级多点同频共振;打造民办来华留学教育品牌特色,以国际特色项目、特色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为着力点,以开发国际化课程体系和优化相关国际化服务工作为基本面,全面深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能力建设;在学校形成上下联动,点面结合,交相辉映的国际化发展新局面。

    第四部分 战略举措、核心指标和保障措施

    一、战略举措

    (一)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开展国际化建设

    1.国家制定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对我校构建国际化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用人制度体系及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创造了很大的改革发展空间。

    2.我校董事会(基金会)和高管团队中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能力、熟悉高等教育的高级管理人才,对学校国际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学校有较强的企业背景,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已在学校设置各种特色班,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特色鲜明。这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特色班将会成为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4.“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国际交流和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涵盖了中国高校国际交流业务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目前已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重点项目在我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学校下一步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我校董事会(基金会)和高管团队在学校国际化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将国际化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举措。同时指导学院(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将国际化发展具体工作落实到自身的发展规划中,使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校级层面与院系层面的国际化发展同频共振。

    (三)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国际化课程

    课程学习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国际化课程来实现。当今,我国各个学科专业课程受到了国际化的深刻影响,课程中已具有丰富的国际教育内容,这是长期国际交流和学习借鉴的成果表现。学校要打造以国际化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国际交流活动受益面的广度与深度。开发国际化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国际教育资源和方法,把国际教育渗透到专业培养之中,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国际视野;二是开发设计一批国际理解课程,如国际和国别文化、国际社会知识等具有国际色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了解。通过精心安排和组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四)开拓一批高质量的学生交流项目

    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牵头管理国际化发展的职能部门,将在学校的指导下,积极筹措经费,制定相关政策,打造一批旨在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重点交流项目。通过协调院(部)和相关管理部门,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努力将国际交流项目以课程学分形式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之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标杆项目,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体现学校公益办学理念。

    (五)积极开设一批“双证书”应用型人才特色班

    二级学院(部)是学校国际化发展的主体单位,在积极打造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同时,鼓励学院(部)结合学科和专业优势,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导向,开设一批“双证书”应用型人才特色班。特色班实行“双证书”培养模式,将国际职业证书所要求的先进培养理念和前沿技能知识融入到特色班的培养方案之中,并且支持学生在读期间参加相关国际职业证书课程考试,体现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国际性。特色班的部分课程可邀请国内外优秀教师现场教学或者采取线上教学和购买课程方式。学校将积极拓宽渠道为特色班学生出国(境)交流、深造提供服务并将特色班的办学成果辐射到其他普通班级,扩大特色班教育教学成果的受益面。

    (六)主动谋划申报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将适时启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助力学校国际化发展进入国家政策导向的快车道。同时,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引领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标杆和典范,起到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发动机作用,使其成效辐射全校。

    (七)适度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根据学校办学层次发展定位,学校将适度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学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际化发展,还可以为学校带来异国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中外文化融合的校园氛围。

    (八)抓紧建设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办学的关键因素。学校国际化发展关键在教师的国际化水平。目前师资国际化建设主要依靠培养和引进两种方式。学校根据国际化发展需要,将制定激励机制,同步加强教师的内在培养力度和外部引进力度,一方面,对已有教师的培养,除定期举行短期出国访学培训外,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保障和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中长期海外培训和学习提升。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师资,并根据其教育背景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国际化教育背景师资的优势。

    (九)完善学校国际交流服务体系

    进一步改进国际化发展的服务体系,为师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撑。建立国际交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出国(境)学习材料模板、捋顺和优化校内申报程序、与院系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形成高效的国际交流服务网络。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增加投入,开设出国留学外语培训专班,提高一批有志出国留学优秀学生的外语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营造出国深造文化氛围,帮助更多学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深造,扩大我校国际化影响力。

    (十)加强国际化成果宣传

    充分利用学校国际化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与学校宣传部门、招生部门等紧密配合,主动策划,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把握节奏,增强高质量国际化办学的宣传效果,提升学校美誉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体现学校公益办学理念,并在学校招生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核心指标规划

    指标

    “十三五”

    期间

    “十四五”

    期间

    备注

    国际化

    人才培养

    留学生总数(人)

    70

    200

    每届两个班,约50人

    具有国(境)外交流经历的学生总数(人)

    100

    300

    ★毕业生国(境)外深造学生总人数(人)

    189

    300

    毕业生国(境)外高质量大学(世界排名前200名)深造总人数(人)

    80

    200

    ★特色班(个)

    2

    5—7

    提倡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新文科、新工科特色班,结合国际考证,特色班形式既可集中,也可不集中

    ★国际课程开发专业占总专业数量比例,开发国际课程数量占学校总课程数量比例

    0

    80%,10%

    开发国际课程包括通识课程中的跨文化课程以及各学院相关专业课程,其数量占学校总课程数量比例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引进具有海外背景的师资间存在逻辑关联

    全英文授课项目(个)

    2(计算机、商科,留学生)

    2—3

    计算机准备并入商科,后续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开发全英文授课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个)

    0

    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个)

    0

    1—3

    国(境)外学生国际合作项目(个)

    2(剑桥、南非)

    2+4

    增加4个学生自费性质的项目

    中外交流项目(个)

    5

    10

    国际化

    师资队

    伍建设

    ★45岁以下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9.38%

    20%

    自有教师出国(境)访问学习及培训(人次)

    12

    100

    获得国(境)外大学学历(硕士、博士)教师(人)占总教师比

    9.38%

    15%

    聘请长期外籍教师(年度)

    2

    5—8名

    三、保障措施

    (一)体制机制保障

    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国际化发展领导小组,捋顺此项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外事队伍建设。将国际化发展纳入学院(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并加大考核权重。

    (二)经费保障

    保障国际化发展相关经费的投入,逐年稳步增加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统筹的学校国际化发展经费(经费来源包含校内直接投入和校外筹集),提高经费预算的执行力并落到实处。2021年相关经费投入要达到300万元,至2025年要稳步达到400万元。

    (三)后勤保障

    2021年完成200张床位的留学生宿舍建设任务,确保留学生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际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留学生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四)组织保障

    在校领导的领导下,依据学校“十四五”规划总体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制定出“十四五”期间国际化发展年度计划并监督完成,确保“十四五”国际化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