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学习的暑假里,我有幸成为武汉学院教职工考察交流团的一员,踏上了一段跨越国界、深化学术与文化交流的非凡旅程。自7月13日启程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期待与激动。这段旅程不仅让我领略了异国风情和文化,更在学术与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汇报我的交流收获:
一、跨文化视野的开阔
(一)狮城新加坡
抵达新加坡的那一刻,这座“花园城市”的精致与繁华便深深吸引了我。首站鱼尾狮公园,那尊标志性的鱼尾狮雕像在夕阳的余晖下更显生动,它不仅是新加坡的象征,也寓意着这个国家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融合。随后,海湾花园的壮丽景观令人叹为观止,现代科技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展现了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
走在新加坡街头,建筑物的造型新颖独特,墙面整洁如新。我了解到,新加坡政府每五年会对建筑物的外墙进行翻新,这一点确实值得其他城市和国家学习。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街头的垂直绿化随处可见,如滨海湾花园的“擎天大树”、樟宜机场的室内瀑布和梯田式花园,以及众多采用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墙的建筑。这些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还提高了绿化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组屋是新加坡主要的住宅类型,居住着约80%的新加坡公民。政府通过补贴和严格的房价控制,确保了大部分公民能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住房,促进了社会稳定。同时,政府还设定族群配额,确保组屋内各族群比例与全国水平相当,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互嵌式社区环境增强了国家认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在新加坡,我们还参访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A)。作为新加坡政府负责城市重建与规划的核心机构,URA在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方面展现了科学性、严谨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在建筑设计中彻底落实了节能环保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绿色建筑。新加坡的许多办公大楼集成了采光、通风、清洁可再生能源和绿植技术等多项绿色设计与技术,为全球绿色建筑发展树立了典范。
(二)东方之珠香港
7月21日,我们的旅程转至香港,这座中西合璧的国际大都市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了我们。
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地区,既保留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春
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如英国的法律、基督教、西方医学等。这种文化融合使得香港社会充满多元文化元素。香港居民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在香港,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和谐共存,各种文化相互尊重并融合发展。
香港也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地方。香港人注重传统和家庭,尊重长辈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在香港得到广泛庆祝,传统的中式小商店、宗教和节日习俗在香港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香港也充满了现代西方文化元素,如现代化的建筑、时尚的生活方式、便捷的交通工具等。香港人既尊重传统,又接纳现代化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香港的饮食文化也是丰富多样的。无论是传统的中式菜肴还是西式美食,都能在香港找到。这种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也反映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香山澳澳门
7月24日,我们通过港珠澳大桥前往澳门。港珠澳大桥的雄伟壮观令人震撼,它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奇迹,更是连接内地与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
澳门在四百多年的欧洲文明洗礼下,东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共存,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西特色建筑共融的城市结构,于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包括众多古建筑群、石街小巷和历史建筑,如妈祖阁(妈阁庙)、大三巴牌坊、澳门旅游塔、大炮台等,都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博彩业和旅游业是澳门的两大支柱产业,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体验这座“东方拉斯维加斯”的魅力。澳门的特色美食融合了中西方的特色,如葡式蛋挞、猪扒包、牛肉干等。澳门的历史文化深厚而丰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澳门保持了繁荣稳定,并继续传承和发展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学术视野的拓宽
游学考察的主要行程是学术访问和交流。我们分别访问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理工大学。在访问期间,我们认真听取了各所高校安排的学术交流讲座,讲座内容涉及了多个领域的前沿动态。这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黄博士就“高校科研能力发展与科研项目申请”进行了深入讲解,让我深感震撼。他分享了国立教育学院推进科研的策略和措施,以及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开展研究的经验。同时,教育学院还通过合作形成了紧密的科研-实践-政策协作关系,使其研究能够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聂教授则围绕“21世纪的核心素养与教学4.0”开展了主题讲座。他详细阐释了核心素养框架的八个要点,并讲解了相应的核心课程。此外,他还就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合作学习、PBL、TBL以及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教学评价改革等。
7月17-18日上午,我们有幸在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教育信息大咖洪教授的讲座。洪教授在第一场讲座主题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从理念到实践”,他首先提到中国教育部和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如盲目投入硬件设备,重业务,轻教学,课程资源冗余等等,之后从业务层面、教学层面、研究层面和评管层面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路径。第二场讲座中,洪教授重点谈到了智慧教育,这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教和学的模式要发生转变,重视教师、教学和课堂三个层面的教学实践。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推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不断改造学习空间,积极推进终身学习,从人本、评价、过程、场景等多个层面提升数字化转型行动新认知,建构21世纪教育学;
7月18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新加坡管理大学,对于管理大学的教育项目有了清晰的了解。
新加坡国立大学对于跨学科研究的重视,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在教育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表现,都让我深受启发。
在香港都会大学,我们受到了热情真诚而又细致贴心的款待。上午,香港都会大学学术副校长关清平教授对学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下午我校教务处马光菊副处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系统的汇报分享。之后李博士以“教与学的数码化转型”为题分享了未来的学习趋势、驱动转变的五类因素、数码化教育的含义以及香港都会大学的数码学习实例和这种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天的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7月25日,我们参观访问了澳门理工大学,研学活动上,持续教育中心主任侯詠珊介紹了学校概况及成果。之后吕博士回顾了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展示了澳理工的教学成果和出版成果以及国际化发展举措。
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的独特地位。它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
在三地多所高校访问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多次体会到了教师学习AI技术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教学系统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AI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体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三、总结与展望
回顾此次访学之旅,我收获满满、感慨万千。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还要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国际化的视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将把这次访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我将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