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暑期新加坡高等教育考察简述
2024年暑期随团赴新加坡国立教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以下简称 NIE) 考察学习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实践。
NIE是新加坡的国家教师教育机构,也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所提供 多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应对、解决各种职业道路上的挑战。同时,NIE 也是教育部重要的教育研究智库,参与并承担了新加坡教育部诸多重大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NIE设置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密切合作。由于NIE与新加坡这两所顶尖级、研究密集型大学的内在紧密联系、独特关系,促进了NIE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使其成为新加坡教育部主导的教育改革方略的重要参与者。
此次考察聆听了 NIE专家讲授《高校科研能力发展与科研项目申请》《21世纪核心素养 与教学 4.0》《教育数字化转型:从理念到实践》等多个专题,近距离学习、观察、思考新加 坡政府对未来教育的研判、规划与设计。
二、新加坡定义 21世纪人才的核心技能(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新加坡教育部认为技术变革导致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具有21 世纪技能(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以下简称 21CC)的人才,是具备以下核心技能与特征的学生。
首先,基础性的价值引领是,学生应当成为自主性学习者,积极贡献者,有关爱心的公民,与自信的个体。这些基础性的价值观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着手培养。
其次,第二层次的核心价值引领包括学生应当具备:(1)批判性、适应性和创造性思维。(2)沟通、合作与信息技术。(3)公民、全球与跨文化素养。这些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快速 变化、高度数字化和相互连接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第三层次的价值引领包括学生应当具备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关系管理,负责任的决策与社会意识。这些能力对于学生发展健康的身份认同、管理情绪、建立责任感、关心他人、 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应对挑战、做出负责任的决策至关重要。
由于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教育需求越来越频繁,同时可得性也越来越强, 因此,新加坡格外强调“终身学习”。上述面向未来的三个层次的技能引领,实际都是为了培 养出能自主应对技术不断变革世界的学习者。
三、变革教育技术以培养适应技术变革世界的学生
培养应对技术不断变化世界的学生,也必然呼吁教育技术的变革更新。2023 年 9 月新 加坡政府发布了《教育技术总体规划 2030》,旨在通过技术的使用,转变教育方式,为学生、 教师和学校创造更加个性化、协作和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创新者和 学习者。
(一) 目标愿景
1.使学生成为数字化赋能、面向未来的学习者和创新者
具体而言,学习者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 是数字赋能的学习者:使用数字工具和资源 设定目标和自我管理学习,使用数字工具与他人共建和分享知识,进行协作和沟通。(2)是数 字素养的学习者:有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筛选和辨别,健康、安全审慎、自律地使用数字技 术。(3) 是富有同理心与精通技术的创新者:运用“以人为本”的方法发现需求,开发解决现 实世界问题的方法,巧妙地利用一系列数字工具来创建解决方案。
2.使教师成为技术熟练、协作学习的设计者
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协作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享、采纳和适应数字资源及 技术教学的最佳实践。(2) 教学设计者:熟练运用电子教学法(e-Pedagogy)设计有效的技术辅助学习体验,利用学习数据更好地理解学生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指导。(3)学习者与 创新者:教师应当能持续深化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术技能,定期尝试新技术新实验,使自身 的教学更高效、更有效。
3.使学校建立智能、响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灵活、多功能的学习空间。教室和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设备可以快速轻松地进行调整,以满足各种教学和学习需求。(2)数字连接的学习空间。学校具 有不断增强网络连接,支持随时随地学习。并且,使用通信技术克服物理空间的限制,将校 内学习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4.建立网络化的教育技术生态系统
教育技术生态系统具备以下特征:(1)更强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教育部、其他政府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私营部门之间加强伙伴关系,以更快地开发和推广良好的教育技术实践和解决方案。(2)接入国际教育技术网络。教育部的教育科技工作应当以最新的研究和行业 发展为依据,并以国际最佳实践为基准。(3)作为关键合作伙伴的家长。家长应当更好地支持学校使用教育技术规划的努力,尤其是在家中采用与教育部教育技术规划一致的网络安全
指南和做法。
(二)教育技术变革的战略推动
1.更强的学习个性化定制
一是提供 AI支持的、资源丰富的“新加坡学生学习空间”(SLS),以实现更大的学习个 性化定制。具体而言,包括(1)SLS 中的 AI功能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定制学习路径,例如自 适应学习系统。(2)SLS 具有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以便 AI 能提供更优秀的定制化学习方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提供数字工具和平台,以增强学习反馈和评估。要求基于 AI功能的数字工具与平台,为学生提供即时的、个性化学习反馈,例如,“学习反馈助手”(Learning FeedbackAssistants)。
2.加强学生数字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发展
一是增强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包括(1)进一步深化“发现、思考、应用、创造”框架, 以支持学校对学生数字素养的深化,9大数字能力的培养。(2)由SLS发起的自定义学习进 度的课程库。
二是加强网络健康。在品格和公民教育课程中,将更加重视网络健康,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字习惯。
3.强化学生的21世纪技能
一是利用技术增强学生21世纪技能的发展,例如数字制造。二是在课程中贯彻21CC的发展意愿。
4.加强学校和部门间的协作文化和教育技术实践
一是在学科部门建立共享和调整课程资源的文化和实践,以减轻备课负担。二是在学科部门确立使用电子教学法。
5.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实践
一是在NIE职前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中更加重视电子教学和教育技术的使用。 二是为教师提供数据素养和网络健康方面的资源和专业发展机会。三是合作伙伴卓越教学中心(CTLE)研究和分享教育技术的有效和创新使用。
四、交流与启示
(一)考察团的提问
考察团成员较多地关注以下问题。
1.新加坡高校对学生使用AI持什么态度?
NIE 的教师均表示新加坡高校对AI持开放态度,教师支持学生用AI完成作业,辅助学习。聂教授分享了她与学生用 ChatGPT完成相同事项结果不同的经历,强调学会使用 AI工 具是未来的必备技能。
2.学生课堂抬头率是教与学的重要评价指标吗?
考察团成员不止在一个讲座上询问讲座者:学生在课堂里的抬头率,是不是学风好、教学质量高的象征?新加坡NIE 的教授均肯定性给予了否定。聂教授介绍新加坡小学生课堂的抬头率已不高,更不用说大学课堂了。洪教授则用真实视频反驳了抬头率的意义,抬头并不意味着在认真学习(眼神空旷,说明在发呆),低头查阅资料则是课堂内的积极学习状态。 知识灌输型的教学已被淘汰,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探究型学习成为常态,教师不是中心, 因此,学生的是否在课堂里抬头这种机械性的表征,也毫无意义。
3.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重要考核指标吗?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地位与运用场景,也是考察团的高频问题。NIE 的黄教授介绍了 NIE 在由纯研究机构向研究与教学并行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团队教学能力提升的发展历程。 但在研究型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仅仅是发挥“底线”评估作用,而不是“选优”。此外,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这类大学,课程团队是一种重要的形态,课程团队对教师起到非常强的传、帮、促作用。
(二)启示
基于对新加坡NIE成果的学习,以及考察团与 NIE专家的互动探讨,得出以下启示。
1.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在 AI 时代更为重要
AI 技术的发展不是削弱了人的主体性,而是因为智能化的反馈、互动会进一步突显使 用者的主体性差异。学会使用 AI工具的学习者、工作者,将走在其他主体的前列。这也是AI数字鸿沟的一种表现。
2.通过教学创新培养“自主性学习”意识与能力
新加坡教育部门不仅认识到自主性学习是未来智能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而且已从小学阶段开始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强调终身学习、深度学习、全方位学习与获 得人生智慧的学习。在大学阶段,新加坡高校通过推动项目式教学、非标化考核、跨学科交叉课程创新以及多元化生源等多种创新实践,实现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3.评估评价方式推动教学教法改革
如果教与学的评估评价方式不变革,学习者为了获得高绩点,仍然会沿用旧式的学习方式,也会拖累教师教学教法的改革创新。例如,如果课程考核以传统试卷考试为重,那么学生的精力与学习重点就会置于试卷的题型与考点。试卷考核对题型、考查方式的制约,会阻碍学生 21CC 能力的发展。
后记
各国教育部门与教育机构都已认识到智能时代对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自主性、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成为未来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共识。教育主管部门迫切呼吁教育教 学改革创新,教师也积极主动拥抱新教学技术、新教法。但是,学生的基础情况有差异。对于脱胎于应试教育、保姆式教育生态的中国高中学生,如何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自主学习者、 创新者,是民办高校于低层级知识已为智能技术替代与高层级能力缺乏基础支撑之间夹缝中 寻求突破的挑战。